EN

赫德说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赫德说

从114名学生到8000人影响力名校,十年“教育奇迹”悄然发生!

“穿越千年的时光长河,宁波港见证了繁华与沧桑……”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幅宁波千年画卷徐徐打开。这是宁波鄞州赫德实验学校的中学生们做的以“港创未来”为主题的PBL课程成果。学生们创作歌曲,自导自演自拍英文MV。站在舞台上,学生们意气风发分享着自己的成果,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赫德学校在宁波启航,十年时间,在中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连开五所学校,在校生突破8000名。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学校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01

从114个孩子到8000人,

国际化教育先行者的速度与激情


走进宁波鄞州区赫德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宁波赫德”)的办公楼,在入门处可以看到原校址”海曙校区”的微缩模型。2014年,宁波赫德学校正是从这里起步,创校第一年,学校只有15间教室,114位学生。

“迎难而上,先把学校做起来。”义格教育集团董事长、赫德/赫贤学校创始人孙涛带着坚定的教育理想,毅然决然把家从北京搬到宁波。当时,宁波国际教育是一片蓝海。在孙涛看来,“与其说赫德选择了宁波,不如说宁波选择了赫德”。

宁波文脉深厚,人杰地灵,涌现出王守仁、黄宗羲、邵逸夫等文化名家、商业巨子。截至2023年11月,宁波籍两院院士数量为全国之冠。浓厚的教育氛围、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让宁波有了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天然土壤。

201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宁波市核心城区鄞州区,成为幼、小、初、高一体化的国际化学校。经过十年发展,宁波赫德已有两千多名师生,在校生人数、办学质量均稳居宁波国际化学校“第一梯队”。

义格集团以宁波校区为起点,2016年进军上海,2017年在北京生根,2018年落地青岛,2021年落子南京(使用新品牌“赫贤学校”)。各校区起步即创新,因地制宜,迅猛发展,如今五所赫德/赫贤学校已经拥有近万名师生。

用宁波赫德学校创校外方校长,(上海)包玉刚双语学校创校校长Warren Johnston(庄华伦)的话说,“赫德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

但在孙涛和义格管理团队的眼中,学校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规模,核心竞争力并非所谓的“扩张”能力,而是赫德赫贤在创办过程中,用心凝聚了一大批充满情怀和专业精神的中外教育家们,诚如孙涛所言:“人才是义格最宝贵的财富,由这些教育家们引领骨干教师团队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不断迭代和创新,让赫德/赫贤具备了强大的生长力。”

2014年创校初期,赫德便邀请庄华伦作为宁波赫德创校校长,引入高水平外教团队,同时提供基于国家课标的中方课程和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从以应试为导向的教与学中解放出来,爱上学习,并拥有快乐和丰富多彩的童年。

但很快,孙涛发现,简单的“拼盘式”教育并不是赫德办学的初衷,如何去培养真正的“国际化的中国人”,需要有足够广度和深度的中文课程体系,以及国际领先的教学策略。


02

“全课程”,

塑造国际化的“中国芯”


2016年,“全课程”创始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创校校长李振村加入义格,担任中方总督学。自此,全课程在义格各校区全面开花。

全课程不仅是一套成熟的项目式学习体系,更是一套理念系统,一种教育方法论,它倡导的“全脑,全身,全息,全时空”学习方式,为赫德学校赋予了课程变革的底层动力。

全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三个领域,设计了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有“我是小学生啦”“交朋友”项目课程,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幼小衔接。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陆续接触“海洋课程”“家族课程”“英雄的旅程”“上下五千年”等成熟的跨学科项目学习,老师们也有完善的资源脚手架,为学生提供丰满、灵动、深邃的课程生活。

全课程对国际化教育的意义不止于重塑教育生活,它更让赫德学生拥有了澎湃的中国文化动力。

把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课程,各地学校都在讲授的“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课堂如此生动鲜活。

在宁波赫德,老师们在国家课程基础上,以全课程理念搭建了一套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孩子们从学前班接触汉字的魅力,埋下中华文脉的种子;小学中段读《山海经》《世说新语》,在有趣的小古文故事里积累、蜕变;随着功底逐渐深厚,他们会在老师的引领下读《史记》等名篇,走向传统文化的星辰大海。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宁波赫德的孩子们在中国文化周中演绎《山海经》《史记》和《世说新语》


在上海赫贤,传统文化是具体可感、灵动鲜活的符号。孩子们在唐诗里穿越四季,用最美的汉语,讲述着充满情感的四季万物;在“此间明月”课程中把故乡的月亮种在自己的心上。在赫贤,传统文化也是“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君子之风,是魏晋名士的旷达和洒脱,是六百年的故宫和婉约秀丽的江南。传统文化在“节气桌”上跳跃,在饮茶、古琴课程中飘荡,也在长安和敦煌文化展中深藏。这些文化印记,成了学生们生命连接的起点——他们从传统文化启程,结识诗人、书画名家,也认识了当代手工艺人,连接起无数学科知识,进而连接起整个世界。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宁波赫德的孩子们在中国文化周中演绎《山海经》《史记》和《世说新语》


在北京赫德,传统文化是一场场文化的旅程。课堂上,学生们读孔子、王维、苏轼、李白、杜甫,品味他们的经典作品,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际遇。教室外,他们走向曲阜,与孔子对话。学校邀请知名文化学者进入课堂,带学生从孔子讲到苏格拉底,触摸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北京赫德的孩子们去曲阜游学,

展开了一场与孔子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青岛赫德,传统文化是舞台上的一幕幕大剧。学生们竞演《假如大唐有朋友圈》,要吃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的作品内涵;排练《三国演义》要自编剧本,基于对名著的理解演绎其中的人物;呈现《西游记》,要从孙悟空观照自身的成长……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青岛赫德孩子们演绎的《三国演义》及李白


在南京赫贤,传统文化符号是项目学习、探索世界的起点。在2023年的徽州游学项目中,学生们由文房四宝启程,踏上了一场打破学科、时空界限的课程之旅。他们将系统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具身体验,又用具身学习完善认知系统。博物馆、工厂、松树与竹林,都成了课程资源。而这场旅途的终点,是全学科、全方位、全时空的真实学习。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南京赫贤四年级的孩子们去徽州进行了

以文房四宝为主题的文化研学



全课程让赫德学校“根植中国文化,培养明辨笃行的全球英才”的教育愿景变得更加具象和落地。正如李振村所说:“我们就是在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用创新的课程和跨学科的学习,为孩子注入中国优秀的文化基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未来中国化就是国际化,中国灵魂就是世界灵魂,中国眼光就是世界眼光。”

孙涛说,想要在国际化学校学好中文和深刻理解中国文化,赫德一定是首屈一指的选择。创校以来,赫德始终致力于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文教育。“当年,许多国际学校的师资、课程体系都尽可能多用外教和海归老师,淡化中文元素,甚至语文数学老师也必须精通英文,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我们理想中的国际教育,永远要扎牢于中国文化认同的根系。”


03

教育的舞台上,人在中央


宁波赫德中学部戏剧老师方媛,给自己的定位是“校园戏剧守护者”。她还记得入职宁波赫德时的情形:“那天是儿童节,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玩耍、跳舞,家长们远远陪着,眼中含笑,我当时就认定,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2015年入职前,方媛婉拒了多封名企、学校的offer,果断地选择宁波赫德,后来,她成立了中学部“辰光剧团”,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小花老师”。

支撑小花老师成长的,是宁波赫德专业的戏剧教育团队,老师们开设戏剧基础知识表演课、建立剧团、做戏剧融合课程、排演音乐剧……这些年来,宁波赫德每年都有纯英文音乐剧、年度大戏、戏剧节轮番登场,孩子们在宁波赫德的舞台上,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收获了无数感动的瞬间。

2017年,赫德学校第一部小学英文音乐剧《Annie》惊艳亮相,如今Annie已经成为宁波赫德纯英文音乐剧经典之一;2018年,第一部年度大戏《雷雨》诞生了;2019年,第一届戏剧节如期举办……2023年,在Joel、Melnyk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百老汇音乐剧《Annie》再次登上赫德舞台!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2017、2023年的Annie大剧,Annie已经成为宁波赫德戏剧舞台上的传统剧目之一


国际双语学校

宁波赫德中学部大剧《雷雨》,饰演蘩漪的宁波赫德第二届毕业生Cindy现已从伦敦政经毕业,戏剧成为她在中学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后来,戏剧成了赫德的一种生活方式。青岛赫德舞蹈老师陈晓,将舞蹈、戏剧融入项目学习,带孩子们在课程的聚光灯下翩翩起舞。学生们学过经典、读完名著,都要搬上舞台,以戏剧形式展现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过程中,陈晓不仅教舞蹈,更跟语文老师一起做编剧,还要负责场务、调度、选角等一系列工作。她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个学生在舞蹈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陈晓老师在给孩子们排演

《哪吒闹海》《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北京赫德低龄段,老师们把全课程晨圈上出了“舞台感”。她们以诗歌、音乐、舞蹈开启小朋友一天的校园生活。20分钟的晨读时间,老师能陪着孩子从头跳到尾,唱着跳着,孩子们能耳濡目染上百篇诗文,也真正爱上学习。

这样满怀热爱、激情四射、创意十足的老师,在义格还有很多。他们专业不同、教育背景各异、教龄有长有短,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认同义格的教育价值观——人在中央。“不论一堂课怎么上,一个课程、活动怎么实施,只有老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中心,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孙涛说,“而这些拥抱共同价值观的老师,也是义格能够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

同时,“人在中央”在赫德/赫贤的另一种表现,是学校给孩子们搭起的各种舞台。在刚刚过去的5月18日,宁波赫德中学部的“领导力PBL项目组”成功举办了一场名为“Cycle for Love”的慈善骑行活动,共有宁波师生、家长、社会爱心人士近400人参与其中,用自己的力量筹集募款,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白血病患儿送去一点微光。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宁波赫德中学部孩子自发组织和落地的Cycle for Love慈善骑行活动5/18日登陆宁波


在北京赫德的中学部,每周的“集会时间”,成了孩子们发挥创造力,通过戏剧、演讲等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与梦想的地方。

国际双语学校

北京赫德初中部孩子用集会时间

来回顾他们的敦煌研学之旅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赫德高中部集会上的一场跨文化表演,从展示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进程的走秀展示,

到学生乐队的乐器表演,

再到经典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创意拉满!


在上海赫贤初中部,孩子们主导的课程成了炙手可热的“课外课”,和专业老师同场竞技也毫不逊色。


国际双语学校

设计和落地的动漫课外课


青岛赫德的“地球日”活动,成了全校孩子们展示创造力、领导力的舞台,用垃圾袋、塑料和废品做成的时尚单品和时装,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追捧。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宁波赫德、南京赫贤高中部学生主导的TEDx,从2023年开始就成为6月校园最耀眼的舞台,吸引了众多校外大咖来两校交流。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双语学校


除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赫德/赫贤的人文关怀,和非教团队全面支持教学团队的组织模式,也将老师放在了学校的中心。“在赫德,我能心无旁骛地做教育”是许多赫德/赫贤教育人最深的感受。而对于更多年轻老师来说,赫德/赫贤开放与包容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跳出舒适圈,去打破和创造。“赫德永远在探索和尝试的路上。最让我兴奋的是赫德的‘不设限’和自由,让我可以在教育之路上自由攀登。”一位赫德学校的老师这样说。


04

高中部突破性转型,

踏上“喜马拉雅”攀登之旅


“许多人提到国际高中,就自动贴上‘A-Level学校、IB学校’的标签,把国际化教育和国际课程划等号,我始终是不认可的。”孙涛说,“如果我们关注全球名校的录取标准,研究它们欢迎的学生特质,就会发现,世界名校不那么在意学生来自哪种课程体系,更关注学生具备哪些素养,精神世界是否丰盈。所以未来教育一定围绕这个展开。这也是恺明班的育人初心,我们希望能在高中阶段,通过回归素养的教育,帮助每个孩子找到生命的锚点。”

正式基于这样的思考,作为宁波最早开设A-Level课程的国际化学校,宁波赫德从2023年起,为推动学校升学方向的转型以及育人方式多元化,开启了以素养为导向的“美国方向”的尝试,因为2023年被誉为“AI元年”,所以第一个“美高班”也以AI领域的著名华人科学家何恺明命名,取名“恺明班”。

在宁波赫德校园西南角,有三个集装箱式的建筑,这就是恺明班的大本营。恺明班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大胆创新,比如为期四年的“美高课程”——前两年培养学术基础和综合素养,后两年攻克AP课程。按恺明班项目负责人、哈佛大学校友王晏如的介绍,恺明班为学生设计了启发思维、挖掘内驱力、并促进实际行动的创新课程体系,注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们带着旺盛的求知欲、饱满的学习热情、解决问题的底层能力面对AP课程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恺明班的学生们,在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每学期都会进行一个围绕学科知识的项目制学习,从物理课的“火星登陆”到化学课的“药品推广”再到文学课“常规和例外”的戏剧创作和表演。另外,在喜马拉雅项目上,本学期每位学生都提出一个想解决的真实问题,设计出一个项目。同学们再票选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正式展开研究。2024年的主题是——如何解决校园打印纸回收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和食堂的沟通更顺利,优化用餐体验?如何鼓励年轻人回乡工作和创业?


国际双语学校

可持续农创小组在项目之初采访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海曙禾茂家庭农场负责人樊女士,了解农村产业以及青年人回乡从事农业面临的困难。


国际双语学校

▲可持续农创小组在2024背提大会上

通过售卖果汁气水、水果、古蔺草帽

为农村项目筹资,同时也通过宣传

宁波本土的地理标志,比如宁海白枇杷、

古林蔺草等,来向大众普及宁波特色农产品。


国际双语学校

▲恺明班孩子们参与斯坦福青青奖学金项目,

在赫徳小学部开展乙肝防治宣讲。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高中发掘自己的热情,并在热爱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探索过程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将很大程度影响全球名校录取时对学生的考量。”王晏如说。

在孙涛看来,恺明班最重要的是探索了一种新的课程模式,让孩子能被看见、被点燃。恺明班于2023年在宁波率先试点,2024年9月开始,恺明模式将推广到宁波赫德整个高中部以及北京校区,“恺明就像一个火种,点燃整个赫德的高中教育变革”。


05

为每个舒展的生命提供“义格方案”


2020年2月中旬,新冠疫情的阴影尚未消散,很多学校对线上教学毫无准备,赫德学校的网课已正式上线。认真敬业的教师团队、精致实用的作业单、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和家长倍感惊喜。许多居家办公的家长也成了旁听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赫德的精彩课程。在一些封控不严的社区,左邻右舍的家长一番比较,纷纷设法让孩子旁听赫德网课。夏天返校,赫德的学生不减反增,实现了疫情萧条时期的逆势上扬。

这一切离不开赫德学校管理团队的提前布局,精准预判。比如上海封城次日,上海赫贤小学部校长俞秀红约骨干教师线上开会:“学校不一定能准时开学。咱们得开始网络备课了,可能是录播课,也可能是直播。”年级组长们也深感事情紧急,马上组织老师们准备每一节网课。

2020年初春,同样的场景也在青岛、宁波、北京上演着,比如北京赫德小学部常丽华、杨玉翠两位校长都坚持“不过课不进课堂”,逐一审核老师们的网课视频,给出修改建议,确保课堂质量。正是赫德/赫贤每一位校长和老师严把每一堂网课的精神,才有了学校在疫情期间不断上扬的家长口碑。 

疫情期间,其他四校主要在应对网课的挑战。2021年开学的南京赫贤学校则是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2020年疫情汹涌,建设中的学校不得不停工等待;2021年开学之际,疫情仍在肆虐。但是,义格人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品格在困难中更显本色,开学不到三年,南京赫贤学校不仅拥有了近千师生,而且今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就实现了100%世界排名前50大学录取的佳绩,包括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国王大学等顶尖名校。

不仅南京,今年赫德/赫贤共199位毕业生,都用理想的大学为中学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获得了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75封来自G5名校、90多封来自美国前50名综合大学、40多封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知名院校的录取,以及来自包括伦敦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等英美顶级艺术院校、全球知名的美国文理学院,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荷兰的一流名校的录取。从国家和专业上,都实现了多元化和丰富性。

孙涛说,时代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时俱进。赫德在坚守初心和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总是以最敏锐的触觉和充满激情的创新,来迎接大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无论是创校之初引进一批国内外卓越教育家,以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创新,还是在外教普遍流失的情势下,及时、快速培养海归背景的优秀双语教师团队;无论是在青岛、南京两个校区开设国内国际“双轨”办学,还是2023开始的以素养为导向的英美双升体系转型……这一切都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家长提供更丰富多元的选择,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通道。

发现和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为每个孩子打开通往世界的宽广大道,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基——义格人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结语


展望未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是赫德学校坚定不移的路线。向下扎根就是要扎根中国文化,并不断升级和迭代赫德的课程,向上生长就是要用国际最前沿的教学方式,让赫德创新的课程不断生长、同时,赋能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今年是义格教育暨宁波赫德学校创校10周年,孙涛和义格团队更多关注的是下一个10年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通达未来的路上,如何更好地回应2014年创校时的使命和初心。

“真心希望,通过赫德一众中外教育家和教育者的努力探索,能做出真正立足中国的国际化教育的样板。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在2035年,外国孩子来中国留学时也能选择赫德。中国孩子不仅可以走出去,外国孩子也可以来到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学习,用他们在这里真实的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更好地理解中国。”孙涛说。

在十年岁月中,赫德学校踩着时代的脉搏,奋勇向前,推陈出新。以宁波为起点,永立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