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 | 青岛赫德初中部暑期教研回顾来啦!
“抓实课堂,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青岛国际化学校赫德初中部校长李素香一直以来强调的重心。
而要抓实课堂,前提就要在课后做好充分的教研准备。因此,在正常教学之外,赫德老师们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训、教研,不仅帮助老师们博采众长、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更可以形成榜样的力量,教会学生如何跟同伴学习,看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
今年暑期,赫德初中部迎来了数名新教师的加入,他们将与原教师团队一起开启一段全新的探索旅程。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赫德,熟悉彼此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带来更优质的课堂,8月中旬,我们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老师,以及宁波赫德、上海赫德的校长和老师们做客青岛赫德,为青岛赫德初中部全体老师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分享。
在这次集团化的深度教研培训中,理论+实践相结合,帮助老师们更高效吸收所学内容,并将其迅速融入到自己的备课和教学方法中,给老师们接下来的授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
过程中,老师们更是彼此碰撞、一起成长。培训过后,老师们都表示收获颇丰,并在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下面我们从几位赫德新师的视角一起感受本次教研活动的魅力吧~
PBL教学法,让课堂高效又有趣
PBL教学法,相信了解过国际化路线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个词,相比传统的课堂式教学,PBL教学方式更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题,遇到不懂的或有争论的老师才会讲解,使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听完俞校长一整天的理论+案例的分享后,赫德初中数学老师蔡雪婷总结道:
“培训初期,对于PBL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充满了迷茫,但是俞校通过几次实例,让我们迅速了解了PBL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尤其是荒岛探险活动的参与,以及后期关于Tiny House项目的学习和认识,通过实际参与和理解分析,置身于内及外部分析,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迅速认识到PBL教学方式的方法核心。
通过此次PBL学习,我受益匪浅,看问题比以前全面,考虑问题也比以前仔细。PBL教学使得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PBL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可以多使用PBL的模式进行教学,辅助学生的理解和提升。”
赫德融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发展方向的基石,更是学校特色的根本。作为国际学校,一方面要对接国际课程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学校,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根,也就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融合,然后不断实践和改革,臻于完美。
走过十年的探索,赫德学校早已形成了符合赫德理念、适应学生发展的融合课程,但回过头看,这十年并不容易。在融合课程的分享中,宁波赫德校长徐建国及各学科组长带我们回顾了这一“钢铁”团队的转型之路,如何在不断试错、改错与实践中得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融合课程,帮助学校打出更有底气的一张牌,因为一所好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有好课程。
作为青岛赫德初中数学老师兼数学教研备课组长的陈秀群老师对此颇有心得:
01 建立长效教研机制
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工作,而教研是高效教学最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形成长效的教研机制是实施课程的基础。
02 规划课程改革,明确课程融合的目标和准则
课程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是为了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在当下已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完善,当然也是为了更加符合学校在校生的发展及需求进行的改革。
03 课程改革需要有实践的检验
课程改革,最终是要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实施,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发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具体来说,需要在每天的教育教学有所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提高。
04 课程改革要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改革的目的是优化,当我们把改革中的精华留下,形成体系,也就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学校的特色也就形成了,学校的品牌自然形成。学校特色最外显的就是课程,因此,形成既稳定又开放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发展成熟的标志。
05 一切改革都以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基础
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课程的实施对象也是学生,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需求,学生成长的成果就是课程的改革的成果。
同时赫德初中历史老师侯洋洋也写道:
“听完徐校长和各位专家老师的分享,我深感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使命正在得到更深刻的体现。徐建国校长的分享让我了解到,我们的学校在为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而融合课程的校本化改革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们的学生,培养出更具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还要特别感谢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人文组、科学组的组长们。他们的分享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融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分享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积极应对的经验。尤其是和我所任教学校相关的董老师,我们在答疑环节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沟通。她告诉我们,她自己教史地政三个科目,通过不断对国内教材和全球视野教材的融合,不断去实践与修订,最终找到了一条合适的道路。这种精神对我们青岛校每一个老师都是极大的鼓舞和启示,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就能够在自己的教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这次分享,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融合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次课程改革,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融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强调了实践和体验,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教育是一座桥梁,让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不同的文化与知识,连接我们的梦想与现实。
最后,我想说,这次融合课程的校本化改革与实践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改革,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机会和挑战。作为国际部的老师,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这个改革过程中,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个新的挑战,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学科实践中的课程改革
在宁波赫德校长及各学科组长的课程融合的理论分享之后,我们邀请了西海岸新区实验中学的四位优秀教师为大家分享具体学科实践中如何进行课程融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会后赫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宋立伟表示,理论+实践的分享,让我们对课程融合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并为接下来进行课程整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首先,刘君老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语文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以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唯一的演讲单元)为例,结合日常教学的具体实践,为我们展示了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整合,与音乐、朗诵、演唱的整合,与书法美术的整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
其次,张宗敏老师从数学角度上,为我们分享了如何立足课程整合,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教学中具体例子,如一元一次方程和八年级地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整合,不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可以减轻八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压力。另外,张老师系统地阐述了课程整合的重要路径,即单元整合或者专题项目整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清晰明了,有效地指导我们今后的课程整合实践。
第三,宋艳艳老师从英语层面,为我们分享了如何通过英语课程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宋老师从传统英语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阐明了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另外以英语中重要的语音教学为例,大量运用知识树地模型,详细地阐述了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不仅为英语老师们提供了指导,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地借鉴意义;
第四,刘加云老师从历史人文角度,分享如何通过课程整合提升历史思维和素养。刘老师着重从课程整合地类型来分享,从历史的课内整合、单元内整合、单元间整合、学科间整合以及与学生生活进行整合等多个角度阐述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尽管刘老师更多的是讲解历史,但是人文是一家,对于政史地等学科来说都有着具体地指导意义。
巧用“问题导学”,提升课堂效率
与PBL教学法类似,李素香校长独创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揭示问题、探索并发现规律、总结归纳学习方法、评价教学成果,多年实践之下,“问题导学”模式不仅实现了减负增效,更让学生再次爱上课堂。
为了帮助新老师们熟悉赫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青岛赫德初中部副校长葛岩岩以“问题导学”为主题,给老师们带来了分享,会后两位新老师有感而发:
葛校培训的培训具体、形象、可操作性强,“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问题导学”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它变“学会”为“会学”。通过学习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学习其精髓,应用于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赫德初中部物理老师滕丽娟
赫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宋立伟:
自己从事思政教学10年,曾通过不同的途径,借助不同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全学校层面到具体思政教研组层面,都不断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努力在寻找能够兼顾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效率的提高、成绩的提升的有效方法,但是面对有限的时间和过量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尖锐矛盾,很多时候是心有余力不足。
8月19日听了葛校长关于构建“问题导学”高效课堂”的报告,李校长以及实验中学四位老师从课程融合的理论到课程融合的实践的全面而详细的报告之后,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似乎困扰自己很久的教学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课程融合和“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是相承接相配合的关系。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同样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做好课程融合方面,势在必行。
首先,进行基本的课内整合,比如7年级上册的内容“友谊、师生情谊、亲情”这几个单元完全可以以同学们的人际关系等为主题或者为探讨的议题,对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其中可能用到主题化探究或者PBL项目化学习,能够将课程融合后的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进行学科间的整合。比如都说政史不分家,历史上有不少的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涉及到个人的成长问题的,都可以融合使用。
课程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李校长和实验中学历史刘加云老师报告中提高的那样,需要我们对课标、对教材内容领会深刻,不断探索。
学到了融合课程,在每节课的具体实践中,就离不开葛校长所提到的问题导向高效课堂的。模式非常清晰,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和兴趣;明确目标,确定方向;自主学习积累知识;合作探究活跃思维提升能力;整合盘点,跟踪练习,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升。努力做到这些,会让我们的融合课程发挥其更大的价值,才有可能让我们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有了弯道超车,赶超其他学生的机会。
当然上一节高效课堂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备好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同时还要做到比如精炼语言等等一些技巧。
总之,接下来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和体会葛校长、李校长还有实验中学的几位前辈老师的报告内容,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的自我修养
在青岛国际化学校赫德,我们希望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感,并且获得自我提升,因此在教学技能分享之外,我们还有一场关于老师个人成长的特别分享,邀请了青岛赫德小学部李虹霞校长,以及正高级教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带头人刘永春老师为大家分享。
会后老师们也纷纷写下感悟:
赫德初中部英语老师徐华梅:
一、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班主任工作艺术(李虹霞校长)
8月20日上午有幸聆听了虹霞校长的讲座---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听完了一场娓娓道来的讲座之后,首先是意犹未尽,再其次最重要的就是震撼。震撼于她的先进教学理念,震撼于她的敢于创新,震撼于她的坚持到底。虹霞校长的分享内容都是围绕她自身亲身经历进行分享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如何跟家长沟通,在对家长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善于倾听了解家长内心的真实诉求,并及时反馈、给予解决办法,听了之后让人赞不绝口,深表折服。
二、如何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听起很简单很普通,但是真的执行下去却不易。今天的分享其实正好迎合了我个人的需求。我是今年刚刚加入赫德大家庭的一位新老师,虽然自己之前有些不值得一提的教学经验,但是来到这个大咖云集的大舞台上以后,我感觉到莫大的压力。好处是我是个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人,我深深意识到的是,我需要大量的高效的有指向性的学习,才能尽快提升自己,尽快让自己在这个大舞台上也能熠熠生辉。正如今天的王明阳专家的分享,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给自己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在努力去践行,坚持到底。在这其中,我们需要多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多读书,包括能帮助提升教学能力、学科素养等能力的书籍。而且王校也给我分享很多推荐阅读的优秀书籍,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能潜下心,搞好教学的同时,多阅读、多学习、多进步!
2023年的8月我有幸听到了各位专家,老师等学界优秀前辈的师德分享。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根据时间顺序来对每位专家和老师的分享内容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是李虹霞校长的“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的讲座,李校长分享了她的教学经历,她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的教学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课堂,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对学生,对家长,对课堂,对教学的爱也给我以后的教学生活有了新的启发。
王明阳专家的“如何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更好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之后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分享让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教师是一个“良心”工作,他们的辛勤无私的付出深深地感动了我,也鞭策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赫德初中部英语老师 邢媛媛
微课制作,随时随地解答学生疑惑
假期学生们有疑问怎么办?如何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刘永春老师的微课制作培训中,老师们收获良多。
赫德初中生物老师李添军:
8月21号上午,有幸参加了刘永春老师关于教师每人设计一个假期指导学生学习的微课和一个课题案例参与评选为主题的培训。首先刘老师对什么是科研?为什么要做科研?什么是课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课程,以及我是学生学习的同伴,我是同伴中的首席理念下的课程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阐述,然后进一步对星光课程进行了讲解:星光课程就是隐性课程,明确了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内驱力才能让人成功,兴趣来自于成绩感等教育理念。
刘老师还以在“初中课堂数学面批作业的研究”为例,教给老师们如何从确立课题、课题目标、课题内容、研究阶段、预期成果入手来进行课题研究。
最后,刘老师以数学教学课例线段平分线的性质,层层递进的教老师们如何录制微课,如何把微课用于教学中和课外指导学生的学习中。刘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滔滔不绝,微课制作更是行云流水,游刃有余,刘老师有如此扎实的功底,源自于它的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的努力,短短的一小时,教会了所有老师做微课,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敬业的精神,坚韧的品质,精湛的专业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刘老师为榜样,勤勤恳恳,努力学习,认真教课,不断修行,力争为赫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我们强调理论+实践相结合,帮助老师学有所获,所以每场分享结束,都会有老师间的大比拼,从设计PBL教学项目,到互相讨论学科融合主题课,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微课制作等等,老师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成果显著。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研历来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必须环节,更是教学的前提。
教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研是伴随始终的。只有通过教研增强内功,老师们才能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塑造高效课堂,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得到真正的成长。
愿新的学年,老师们带着共同的教育理想一同前行,为青岛国际化学校赫德学子能打下坚实学术基础、拥有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能力而共同努力。